苏州白塘植物公园位于苏州工业园区中部的新城核心区内,园址利用原白塘湖,总占地面积62.5hm2,现状地势低洼,地形无起伏,湖面约占整个用地的2/5,湖西侧有2个岛屿,东侧有宽30m的新塘河干渠,用地原作为农田和鱼塘,没有建筑物,也少有树木。作为园区一个大型的公园绿地,业主方希望该公园成为拓展苏州市文化旅游与休闲娱乐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同时,公园以丰富的植物品种和多样生动的展示为主线,突出生态休闲旅游与植物科普教育为内容,对提升园区新城优美的环境品质和提供优良投资环境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设计思路之一是如何搭建公园的骨架,营造生动有趣的空间形态。为此,设计充分利用原有的湖泊水网条件进行重新的梳理,同时,通过人工堆山,对原来平缓的场地进行改造,以山水为主体构架,形成山环水、水绕山、水穿田等灵动的空间形态。同时借鉴江南水乡的农耕文化,形成圃地的概念,发挥植物的群体效果。
设计思路之二是如何为公园披上绿色的 “衣裳”,营造绚丽多彩和丰富多样的植物群落。为此,设计利用小溪、河流、湖泊、岛屿、坡地、山地等不同生境,构成湿地、草坡、草甸、灌木林、树林、山地混交林等多种植物分布群落,让游人感受到自然界不同的生态系统。同时强调植物的观赏性和科普趣味性。
设计思路之三是如何为公园画龙点睛,形成景观节点和视觉焦点。为此,设计考虑以几何形为构成,布置大型花境、喷水广场及五个趣味园,并以景观长桥和亲水平台进行串联,形成动观妙在“移步换影”,静观趣在“花影印墙、折枝尺幅”的动静之分,为游人提供不同的视觉观赏效果。
公园的布局结构从总体上可分为两个层次,首先,将公园的主体框架分成4个区域,即自西向东的人工花木种植区、岛屿生态群落区、湖区、自然混交山林地。在第一个层次的基础上,用人工化的设计手法,运用线条与点的序列组合与穿插,叠加在主体框架上。即通过公园西侧与东侧主次出入口的设置,向公园内部伸展2条弧形景观大道,作为贯穿全园东西向的游览景观主轴,相交处结合一个椭圆形的花境,形成全园的视觉中心,大道南侧穿插5个方形的趣味园。南北向沿人工花木种植区东侧铺设S形亲水木平台,北端以圆形喷水广场作收尾。通过这2个层次的相互结合,形成公园最主要的结构体系。
种植设计是白塘植物公园最为重要的设计,以植物题材作为公园的主题,既要运用种类繁多的植物进行优化配置,又要结合多样的空间营造优美的植物景观,同时,还要体现植物的科普价值,开展良好的生态教育活动。按照公园的整体布局结构,从大的层面上将植物的种植区域分成规则式园林种植区、岛屿特色生态林地种植区、山地自然林种植区三大部分,每个部分内部再分成若干区域,按照大的格局进行植物搭配。其中,规则式园林种植区以线形、行列式和几何块状作为构图元素,突出林木与花灌的园林展示效果。岛屿特色生态林地种植区以自然种植的方式,突出各岛屿的季节性观赏效果。山地自然林种植区以混交林为主,形成密林、疏林、林中草甸等种植形态。
白塘植物公园是以植物做主题的公园,在研究同类型的植物专类园、园艺博览园等以展示植物为题材的公园基础上,本公园在设计上更强调植物造景的艺术性、观赏性和趣味性。在植物布置上,既运用中国传统园林以山水为构架的自然形式,又采用西方传统园林规则式的园艺栽培形式,尽可能展示植物多样的配植方式。在植物的科普教育上,更突出体验感和生动性。在现代城市公园越来越强调植物造园的发展趋势下,本公园积极探索了植物素材的运用和造景手法。目前,白塘植物公园已成为苏州市民游园休闲的好去处,外地游客到苏州旅游的新景点。